河北大学药学院前身为始建于1997年的药物化学专业,之后药物化学专业改为药学专业。2000年,学校进行院系调整,药学专业升格为药学系。2004年,药学院成立,开启了学院发展的新篇章。
学院现有教职工54人,中共党员29人,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3人。其中专任教师4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3人,占比96%;40岁以下教师20人,占比44%;从学缘结构上看,70%的教师毕业于双一流建设高校;20%的教师具有国外科研院所学习、进修或访学经历。学院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2人,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1人,香江学者1人。
学院于2010年获批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五个二级学科。2013年获批药物制剂本科专业;同年,获批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工业药学、临床药学两个研究方向。2021年,获批药物化学与分子诊断交叉学科博士点,设有药物化学与质量控制、分子诊断与活性检测、纳米药物与疾病治疗三个研究方向。2024年,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是河北大学第6个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标志着药学学科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学院坚持以科研为强院之路,注重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学院建有新药设计与研发、药物质量控制、新型药物制剂与辅料3个科研团队10个课题组,实现了学科的交叉融合,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共荣获5项省级科学技术奖励。近五年发表SCI论文190篇,其中一区、二区论文92篇,授权发明专利50项,专利转化15项。学院建有新型药物制剂与辅料全国重点实验室、药物化学与分子诊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药物质量分析控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学院组建了跨学科的药学和药物制剂教学团队,药学专业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时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省级精品课程各1门,已建设成“一体两翼三融四合”药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近五年,学院承担省级教改项目5项,出版教材7部,学院教师获省级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学院强调“大药学”的办学思路,打造了全新的“药学+X”课程体系,通过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有机融合,全方位培育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学生荣获国家级奖项12项、省级奖项60余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竞赛中多次荣获一等奖、二等奖。众多品学兼优的学生考入或保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单位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位。同时,每年均有优秀学生被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际知名高校录取,本科生、研究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居全校前列。学院已先后与石药集团、华北制药集团、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等15家单位共同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
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药学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依托新型药物制剂与辅料全国重点实验室、药物化学与分子诊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河北省药物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以药理学为纽带,进一步凝练新药设计与研发、药物质量控制、新型药物制剂与辅料三个方向,加速药学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药学院将朝着建设国内知名、特色鲜明药学院的目标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