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名称、代码
专业名称:药物化学与分子诊断交叉博士点
专业代码:0703J4
二、专业简介
药物化学与分子诊断专业是在药学、化学、生物学和临床医学基础上形成的交叉学科,是源于药学学科的长期发展、完善及化学、生物学与医学科学研究的积累和需求。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药物设计、筛选及合成,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药物及具有生理活性物质的作用机理,研究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通过分子探针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生物活性分子在细胞内外的作用机制,发展、优化和完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关键功能生物分子的检测分析方法和体内外诊断技术。该学科立足于医药产业基础研究国际前沿,旨在提高我国医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药物研发由仿制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战略转变,开发创新检测诊断技术与治疗药物,实现生物医药产业转化应用,助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三、研究方向
本学位点设立三个研究方向,分别为:药物化学与质量控制、分子诊断与活性检测和纳米药物与疾病治疗。这三个方向将药物化学与分子诊断结合起来,相互支撑,互相促进。
1. 药物化学与质量控制
基于诊疗一体化技术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糖尿病治疗药物、免疫调节剂及心血管系统用药;通过计算模拟筛选、设计优化、结构改造和功能修饰,利用药物化学方法和制备技术合成新化合物,阐明先导化合物或原料药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机制,为创新药物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以药物质量控制研究为核心,开发药物分离分析新材料,用于创新药物、天然药物、手性药物的分离与分析,建立药物分离分析和质量控制新方法,确保药物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
2. 分子诊断与活性检测
通过分子探针和化学生物学技术研究生物活性分子的作用机制,发展、优化和完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关键功能生物分子的检测分析方法和体内外诊断技术。通过蛋白杂交和核酸扩增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规律,发展新型发光材料和小分子探针,开发新的分析和检测方法,以实现高灵敏分子诊断分析和细胞成像。利用连接酶链式反应和阳离子共轭聚合物,对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DNA甲基化、非编码miRNA及蛋白质酶等生物分子进行分析检测,建立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及多重的检测技术平台,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新药开发提供重要基础。
3. 纳米药物与疾病治疗
利用纳米化学、生物和物理技术,设计开发新型药用纳米材料、药物递送载体和纳米药物,提高先导化合物的成药性并改进临床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规范纳米诊断与治疗药物的制备和质量控制,降低药物分子的毒副作用,增强纳米药物的疾病治疗效率,同时研究纳米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治疗原理。围绕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药物治疗开展研究,结合基因、免疫、干细胞疗法等单一或联合治疗手段设计新型多功能纳米药物,为纳米药物的研发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参见《河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五、培养目标
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树立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具有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2. 掌握本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研究方法和操作技能,熟悉本领域的前沿方向和研究进展。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能力和专业发展潜力,能够独立开展原创性学术研究并取得创新性成果,胜任本专业相关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3.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检索和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