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外囊泡(sEV)越来越被认为是疾病诊断和预后的循环生物标志物。但其临床应用却受限于缺乏稳健且易于放大的分离技术。近日,河北大学药学院乔晓强教授和大连医科大学张丽媛教授团队研究探讨了天然多酚-金属三维自组装网络应用于无标记sEVs分离的可行性。
单宁酸(TA)是一种天然、无毒且价廉的多酚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茶、水果、葡萄酒中。本研究利用TA与金属离子(Fe3+)之间的强络合能力,通过层层自组装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并均匀包覆于硅球表面形成SiO2@BSA@Fe-TA6网络。这种自组装三维网络结构非常有利于TA的多酚基团与sEVs表面糖萼间的结合,可有效提高sEVs分离的特异性及其在不同生物样品中的普适性。
研究人员进一步探讨了该策略在不同细胞系和人血浆样品中sEVs的捕获可行性,发现其对sEVs的捕获效率高于传统的超速离心法,且与文献报道的基于抗体的捕获方法相当。该策略的另一个重要优势是简单而高效的制备方法可提供克级以上产量,可用于同时处理500份人血浆样品。通过进一步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与化学计量学,该策略成功应用于基于sEVs的肺癌患者液体活检临床诊断和病理分型。结果表明,其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分型的准确率可达87.1%。该研究为肿瘤的临床诊断和病理分型提供了一种无标记、通用、低成本且易于放大的新技术。该研究结果以“Label-Free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Capturing Strategy for Lung Cancer Diagnosis and Typing Based on a Natural Polyphenol-Metal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为题发表在Anal Chem杂志上(2022 Nov 10. doi: 10.1021/acs.analchem.2c03283)。